一、操作前准备
1、设备状态核验
检查蒸馏系统压力表是否处于安全范围(0.15–0.25 MPa);
确认冷凝器循环水流量≥8m³/h,不足时启动备用水泵;
测试安全阀功能正常,密封垫圈无破损。
2、原料预处理
检测废溶剂含水量(需≤0.5%,超标则脱水处理);
按《物料相容性对照表》分类储存,酸碱性溶剂间隔≥2m;
操作人员穿戴A级防化套装(含供气式呼吸器)。
二、运行操作流程
1、预处理工序
废溶剂倒入蒸馏桶(不超过最高液位线);
开启预热罐搅拌(120±10 r/min),升温至40–50℃维持30分钟。
2、蒸馏/吸附分离
蒸馏法:
65–80℃收集初始低纯度馏分;
按溶剂类型设定主馏分温度(如甲苯110℃、乙酸乙酯77℃)。
吸附法:
废气通过活性炭床层吸附有机物;
通水蒸气脱附,吹扫空气降温降湿。
3、冷凝回收
调节二级冷凝温度梯度(一级5–10℃,二级-15至-20℃);
实时监测回收溶剂透光率(≥98% NTU)。
三、收尾与维护
1、产物处理
釜底残渣降温至≤60℃后排放;
不凝气体经RTO焚烧处理(燃烧效率≥99.9%)。
2、设备维护
每批次结束用压缩空气吹扫冷凝管路;
蒸馏釜每72小时检测壁厚(<8mm需报修)。
3、质量控制
成品检测纯度(≥99.5%)、水分(≤0.03%)及色度(铂钴色号≤15)。
四、安全警示
1、严禁烟火,操作区VOC浓度控制在10mg/m³以下;
2、异常工况立即停机,按报警代码处置;
3、废水pH调节至6–9后排入专用管网。
注:具体参数需根据溶剂类型及设备型号调整,操作全程需符合GB18597-2023、HJ2025-2025等标准。